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社科论坛第一三八讲:美国Drew大学哲学系教授Thomas Magnell学术报告纪要

创建时间:  2015/06/01  陈奕雯   浏览次数:   

        2015年5月29日,美国Drew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著名《价值探求》杂志主编Thomas Magnell受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陈新汉教授的邀请,在社科学院B401主讲了一场题为"文明、智慧和价值的转折点"的讲座。此次讲座由社科学院欧阳光明副院长主持,宁莉娜、陈新汉、吴德勤、尹岩、沈海燕、周丽昀、吴立群、邱仁富、曹青春、刘冰等老师以及社科学院部分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首先,Magnell教授以人类文明和人类的未来走向何方这个问题为引子,讨论了思维破坏性和构建性的两面性。在Magnell教授看来,人类有书写的记录仅仅几千年,作为物种可以说人类刚脱离婴儿期。尽管大部分人认为人类后代能够延续文明的进程,但也许人类文明只是昙花一现,而之所以终结多半是由于人类自食其果,深层因素是思想的智慧影响着人类的力量。这种影响或是毁灭性的或是建设性的。用于毁灭性思维方式的智慧影响着人类在武器方面的力量。比如大规模杀伤型武器的运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成本的降低,这种毁灭性力量与日俱增,从而对人类的继续存在构成巨大威胁。而用于建设性思维方式的智慧增强着人类的力量,在多种方式中最有力的是构建性的递归,即引导思维去创造条件激发思维。通过使用电脑,改变人类基因组,抑或二者结合,可以拓展提升人的智能。 就如同智人标志着人类的起点,而智能的拓展标志着超智慧物种的产生。Magnell教授认为用不了若干千年,一个新的物种可能就会出现,他们与人类的差异就如同人类与南方古猿的不同一样。一旦出现了超智慧生物,人类文明很可能削弱或者终结。

        其次,Magnell教授说明正是由于思维破坏性和构建性的两面性,造成人类未来面临严峻的转折点。两种运用思维的方式大相径庭。思维破坏性的一面有损于智慧生命。思维建设性的一面有益于智慧生命。然而不管是哪种,都会伤害人类文明,甚至可能让人类终结。显然,人类正朝着一个转折点前进,悬而未决的是哪一种而已。最后,面对如何评价人类文明和智慧在不同世界观下的价值这一问题,Magnell教授提供了三种世界观:神学的、人本主义的以及宇宙论的。神学主义的世界观以宗教的语言为核心,致力于服务神。人本主义的世界观关注人的愿望。宇宙论的世界观致力于保持宇宙的完整性。Magnell教授的立场是,尽管人本主义的世界观曾在历史上发挥过解放性的作用,但采取一种更宏阔的宇宙世界观的时代已经到来。不管怎样,人类文明将不再是舞台的中心,作为物种的人类生命也不再是一切。采取宇宙论的世界观是更为合理的。若种族偏见是不公正的,那么更有理由采取宇宙论的世界观。

        Magnell教授的讲演结束后,沈海燕、周丽昀、曹青春老师及学生就超智慧物种究竟是全新的物种还是人类发展的另一个高级阶段、对于超智慧物种的构想以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人类本身的存在与人类文明的存在是否可以等同等问题与Magnell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论坛结束后,与会师生仍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Magnell教授深入交流。此次讨论虽已结束,但我们关于人类文明、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仍在继续。

上一条:2015年九九沙龙第1期(总第63期)“社会认知:历史、进路与现状”纪要

下一条:科技时代如何看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