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月7日中午12:00,"社科论坛"第11期讲座在社会科学学院B401会议室如期进行,社会科学学院30余名师生参与了此次讲座。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周丽昀副教授,她曾在美国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对出国访学申请过程、国外生活学习情况等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自己独特的见解。主持人社科学院院长王天恩教授简短地介绍了当前学校和学院对国际交流工作的重视和部署,并对周老师此次讲座的重要性和背景做了简单介绍。之后,周老师开始了题为"美国的科技与文化略考"的学术讲座。
周老师的讲座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留学的准备事宜;二是美国的教育、科技与文化管窥。在报告伊始,周老师首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出国前后的学术兴趣的转换,就此引出"我们出国到底学什么?有何得失?"这一话题。她认为国外访学经历对于个人的业务精进、学术发展以及见识、视野和阅历的丰富和提高有极大帮助。在"留学准备事宜"部分,周老师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介绍了英语考试、留学学校申请、基金资助申请、签证办理等各个环节的情况,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网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了各方面的经验及心得,为在座的老师和同学提供了大量有帮助的信息。接下来,周老师本着"回到事物本身"、"注重体验"的态度,以"中美差距到底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努力的方向什么?"这一问题贯穿始终,与大家分享了她在美国学习生活的见闻与感受,并着重对美国的教育、科技和文化进行了具有个人独特视角的盘点和反思。周老师指出,我们在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诸多文化理念方面与美国都有诸多差距;但是我们也具有自己独到的优势,比如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综合国力和国际形象大有提高,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发展机会多等。在报告的最后,周老师从前面的内容中非常自然地得出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令人信服。
周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语言风趣,不仅让大家对如何"走出去"做到了心中有数,还通过大量精选图片为大家提供了对美国形象的直观认识。周老师的分享和反思也引发了大家对中美差距问题的思考,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她还就老师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回应。之后,副院长刘铮教授介绍了教育部和学校关于出国留学的相关政策,鼓励老师和同学们走出国门,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增加才干。徐鼎亚教授、朱承副教授也分别做了部分信息补充。最后王院长做了简短的总结,对讲座的意义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这次讲座将极大地带动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留学的兴趣和热情,为学院下一步的国际交流工作的顺利进展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许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