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社科论坛第10讲: 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

创建时间:  2011/01/04  王金伟   浏览次数:   

      2010年12月31日中午12:00,在社科学院B401会议室,"社科论坛"第10讲顺利举行,徐琴教授作了题为"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的学术报告。社科学院部分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论坛,本次"社科论坛"由陈新汉教授主持。
      此次报告从现在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生态问题出发,结合专业内容,详细阐述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的关系,探讨科学技术对生态造成的影响,着重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策略。老师将报告分为4个部分,分别论述科学技术及其作用,生态危机及其现状,在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关于这些问题的体会。
      首先,徐琴老师从两个问题开始引入此次报告1. 科学技术对于生态危机的形成有没有罪?如果有,是什么样的罪?2.科学技术对于生态危机的解决有没有作用?如果有,有什么样的作用?带着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老师展开了此次报告的第一部分即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作用的论述。老师引用狄德罗对技术的定义"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 . 哲学卷》中对科学的定义"科学: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从科学技术的本质出发,指出科学技术兼具建设与破坏两种作用,是一把双刃剑。从而回答了报告开始时提出的两个问题。
      之后,老师通过引入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扩大和全球变暖两极冰帽消融海平面上升的例子详细说明我们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及其现状,臭氧空洞的扩大和海平面的上升会使很多低地势的沿海地区和岛屿淹没,使地球气温发生变化,植物带发生变化,会给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影响,向我们指明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形势。
      第三部分徐老师则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科学技术和生态危机的关系,引入第一部分关于科学技术的分析结果,强调环境问题不是由科学技术本身所引起,因而不可以仅仅通过废除科学技术就能克服。并引用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和威廉•莱斯的观点来进行佐证。
在探求生态危机的总根源时徐琴老师指出,技术不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才是导致危机的根因,利润第一的生产目的必然使资本主义企业把降低成本看得比保护环境更重要,生产的不断扩大与增长必然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而在如何解决生态危机的问题上,老师提出适当的生产,合适的技术,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不以资本为原则的社会制度才是解决之道。
      徐琴老师在报告中指出的一系列问题深受老师同学的关注,受到在场师生的好评。在报告结束时,与会的老师和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徐琴老师进行了互动,会场气氛颇为热烈。

      最后,王天恩院长对此次论坛做了总结发言,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刘林 供稿)

上一条:社科论坛第11讲:美国的科技与文化略考

下一条:社科论坛第9讲:“儒家知识分子的政治关怀”学术报告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