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价值论视域中的“当代中国价值”创建

创建时间:  2021/12/08  吴琼   浏览次数:   

“当代中国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构建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当代中国价值必须是代表时代发展方向、具有世界意义的观念,体现中国文化软实力。”

                           ——孙伟平教授做客《理论中国》·名师讲坛

12月6日晚,上海大学面向全校开设的思政核心通识课《理论中国》名师讲坛第二讲开讲。本讲特别邀请了孙伟平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大家作“价值论视域中的‘当代中国价值’创建”主题演讲。讲座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立伟教授主持。线上线下师生共200余人共同参与。

课程伊始,孙伟平教授对“价值是什么”、“价值如何体现”等基本问题进行了阐释,帮助大家对价值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有了全面且清晰的认识。孙伟平教授指出,价值观驱使我们做出取舍与判断,我们是谁?我们要往哪去?…民族、国家的‘我们’内涵深刻,而价值观正是这些要素的‘粘合剂’。一群有同样的价值标准、遵循一定价值秩序的人组成的‘我们’才有凝聚力,才是一个真正的我们。

围绕创建“当代中国价值”的必然性和意义,孙伟平教授总结了五点内容:一是当代中国价值,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之魂,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维度,表现出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程度;二是当代中国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创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新形态的新课题;三是当代中国价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谐文化、精神文明的根本;四是当代中国价值在社会变革转型时期具有价值指导性意义;五是当代中国价值是当代中国前进的“路标”,它的提出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的价值认同和话语权,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孙伟平教授补充道,2013年12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以及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的“人类的共同价值”,都是中国文化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都表明了中国正在努力建设当代中国价值。

与此同时,孙伟平教授还对当前中国价值观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概括,他使用“多元并存、互相竞争”来描述当前社会价值观。他认为,当前价值观演变的特征与趋势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人们价值主体意识的觉醒,价值主体地位正在逐步地确立;二是诸如“权本位”等带有封建价值观念和“钱本位”等资本主义价值观仍一定程度存在;三是中国部分群体的价值观出现一定程度的多元混乱现象;四是价值评价和导向机制在重组,变革过程从单一走向多样化。整体上看,当前中国价值观存在多样化、多元化的景象,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势在必行。

如何进一步创建当代中国价值呢?孙伟平教授提出,作为意识形态的精髓,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国家的指导思想,体现社会制度的要求。他进而强调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重要讲话精神,在吸取传统文化价值观精华的基础上,努力创建代表时代发展方向、具有世界意义的观念。孙伟平教授还着重批判了当代价值观建构的“西化论”和“传统复古论”两种错误思潮。文化价值观的权力既不能交给“外人”、也不能完全交给“古人”。当代中国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价值观的创建。

课程负责人高立伟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孙伟平教授的演讲由点到面、由浅入深、逻辑缜密,为我们指明了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创建原则。高立伟教授补充道,孙伟平教授提出的“以我为主”的这个“我”既是我们每一个在座的个体,同时也是作为整个国家、民族的一个整体或者群体,正如孙伟平教授所言,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创建必须要注重中国特色、民主特性、时代特征。

互动提问环节,上海大学社区学院本科生王梦瑶、江子恒,青年教师袁哓晶副教授等就“西方对中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中人权问题的批判”、“价值多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衡”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提问,孙伟平教授逐一进行解答。袁晓晶副教授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就孙伟平教授的回答进行了补充,她认为美西方提出的所谓“中国霸权论”,除了孤立主义的战略定位外,还可以说他们并不了解中国、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也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基因。

此次讲座紧紧围绕“价值论视域中的‘当代中国价值’创建”这一主题,内涵深刻,丰富生动,理论联系实际,以中西方价值观的比较为切入,阐释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创建的立场与原则,使同学们对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内容、特征、创建愿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当代中国价值观创建的使命感。

据悉,《理论中国》是上海大学为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核心通识课程,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理论中国·名师讲坛”为平台,面向校内外开放,最大限度扩大受益面。课程宗旨是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道路,用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理论。向学生多维度展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特色、风格、气派。通过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讲座,着力提高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理论认知和理论自觉,并在当代中国伟大成就和经典案例的实证解答中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用理论武装头脑,用精神激励行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供稿: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青子衿王梦瑶)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党员收看《榜样6》直播

下一条:上海大学《新时代新思想》大讲堂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