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0日,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东区2号楼208会议室举办“共话建党伟业,牢记初心使命”党史学习座谈会。学院有幸邀请到李大钊后人——李晓莉女士出席本次学习座谈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绍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主任丰箫,马院副教授、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坚,哲学系副主任刘友古,学院学生党建分中心主任谢德连以及学生代表近30人出席,本次学习座谈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高峰主持。
刘绍学首先代表学院党委欢迎李晓莉女士的莅临,并向客人介绍了学校实施校史工程,特别是挖掘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红色文化资源,推进思政课教学的情况,希望进一步加强联系,广泛开展合作,推动深化对中共早期领导人的研究。 李晓莉是李大钊的第四代后人,前些年曾跟随中共早期领导人后人团队赴莫斯科查询早期共产党组织的资料、在北京、上海等地寻觅中共早期领导人历史踪迹、搜集老一辈口述的革命故事,一直在为传承红色文化而努力。 李晓莉在发言中用一系列有关李大钊的小故事,说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道理。她指出,石库门的旧建筑让人联想到一百年前的中国先进分子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而奋斗的场景,这段记忆筚路蓝缕,但先烈们毅然决然要负重前行,令她感慨万千。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革命?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国力低下,政治腐败,大多数百姓依然如蝼蚁般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李大钊从十月革命成功的先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字里行间发现,唯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并撰写相关文章、书籍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令李晓莉印象最深刻的是,林伯渠受李大钊思想的影响,放弃了孙中山秘书的身份,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林伯渠先生是一名爱国人士,他参加过同盟会,追随过孙中山,但都没有达到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性质的目的。他说,既有马车,又有火车,那我就选更先进的交通工具。 李晓莉还补充到,李大钊先生的魅力体现在他的理性与智慧上。理性体现在他总能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发出时代的最强音,引无数青年志士为无产阶级事业而奋斗;智慧体现在他待人都是启发式教育,不管是对自己的子女,还是对自己的学生,他都是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去启迪思想。 丰箫表示,李大钊的思想体系非常丰富,如妇女解放思想的“没有女性解放的民主,就没有了一半的民主”,家庭平等思想的“民主精神是理想家庭的第一要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组织有着超前的思想,具有前瞻性。 李坚表示,李晓莉女士以后人叙事的口吻,把历史书上的“李大钊”活生生地为我们展现出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句形容李大钊人格魅力的话最为贴切,既有责任感、使命感,又有崇高追求,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先烈们的精神与遗志,不忘初心,戮力前行。 刘友古表示,他对李大钊提出的第三文明思想有过深入研究。李大钊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实践中发现,有一种文明将超越西方文明(物质)和东方文明(精神),这就是“第三”文明(以俄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时代造就伟人,伟人引领跟随者前行。李大钊的思想总是能爆发出排山倒海的力量,令人热血沸腾,值得后人阅读、学习。 同学们在发言中畅谈了自己对李大钊的思想、人格的理解和感悟,纷纷表示,要牢记革命先辈的初心使命,增长知识才干,自觉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之中,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一百年前,先进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道路而赴汤蹈火:一百年后,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世界中心前进。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波澜壮阔,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的一曲壮歌。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必须常修党史必修课,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和无穷力量,为奋进十四五、迈好第一步,答好无愧于时代的新答卷。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研究生 戴毓娴 供稿 |
上一条:交流互鉴促发展,勠力同心谱新篇——我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党支部、学生第一党支部赴华东师范大学开展支部共建
下一条:用活红色资源,开辟思政课育人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