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动态 - 正文

秋白书院“青年学人讲坛”第六讲 ——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杨丽老师漫谈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创建时间:  2024/01/05  黄丽娜   浏览次数:   

77E1E

2023年12月29日下午,上海大学秋白书院“价值引领计划”系列活动——青年学人讲坛第六讲在宝山校区J202顺利举行。本期内容由上海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杨丽老师主讲,讲座以漫谈的形式向秋白书院大一、大二学生介绍《纯粹理性批判》一书,旨在通过哲学原著的导读,提供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杨丽老师以作者康德为引入点,介绍了他是近代西方哲学的标杆,并以康德的著名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迅速引发了在场同学们深入探索的兴趣。

杨老师主要围绕四大板块解读了《纯粹理性批判》:什么是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总问题为何?什么是纯粹理性批判?以及《纯粹理性批判》之先验感性论导读。她指出,《纯粹理性批判》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性著作,其产生背景与德国古典哲学息息相关,同时特别强调德国古典哲学里的“德国”并不是如今的德国这一国家,它是一个历史的、而非国别区域的概念,且“古典”一词特定指的是1770-1844年,这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了德国古典哲学与《纯粹理性批判》之间的关联。接着,杨老师着重向大家介绍了康德哲学的总问题——批判哲学。在“什么是纯粹理性批判”这一板块中,杨老师分享了该著作的写作背景、目的以及核心内容——感性、知性、理性,并和同学们进行了主题为“三者应如何区分”的讨论。最后,针对《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先验感性论部分,杨老师指出,先验感性论要回答的问题是认识的起源是唯理论还是经验主义,而康德给出了知识起始于经验,但知识不源于经验的回答。

讲坛尾声,杨丽老师以康德的哲学思想为方向指引,寄语时代孕育的青年学子,要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情绪中,可能这些情绪是积极的,也可能是颓废的,可能是内卷的,也可能是躺平的,但是要学会勤思考、塑想法、有行动,深化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勇于追求真理,这就是纯粹理性批判的本质!(供稿:李冰;摄影王巍巍)


上一条:“无问西东”聊天室第十六期圆满举行——个人简历如何打造出彩?

下一条:喜讯丨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师生获2023年度“上海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和集体提名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