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社科论坛第二零四讲:“宽容原则及其辩护--从戴维森的视角看”

创建时间:  2018/01/17  赵荣锋   浏览次数:   

2018年1月12日,社科论坛第二零四讲"宽容原则及其辩护--从戴维森的视角看"在校本部东区社科大楼208室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到清华大学博士戴益斌,戴益斌博士作为哲学系新晋教师不仅为学部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而且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吴德勤教授主持。
什么是宽容原则?戴益斌博士首先用彻底解释和彻底解释程序两个概念引入,然后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莱波雷和路德维希的关于宽容原则的三种不同解释:(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说话者指向场合句的持有真的态度是真的;(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说话者关于他周围环境的信念事实上是真的;(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释者和说话者同意说话者的周围环境。针对这三种解释,戴益斌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阐明了宽容原则的内涵,即生活中我们对宽容原则的理解为:在彻底解释过程中,说话者关于周围环境的大多数信念都是真的。为了替宽容原则辩护,戴益斌博士为我们继续阐述了戴维森关于宽容原则提出的两个解决方案。即无所不知的解释者假设以及三角测量理论。
关于无所不知的解释者假设,戴益斌博士从两种批评意见切入:第一种批评意见是以迈克尔.威廉姆斯为代表的:无所不知的解释者为何需要遵守彻底解释程序?针对该批评意见,和里查得.曼宁从戴维森的论证事实的角度予以回复,论证了说话者的信念为什么大多数为真。第二种批评意见是:指派大量错误信念的可能性。戴益斌针对第二种批评意见,从戴维森:错误的信念倾向于破坏主题,因而破坏将信念描述成该主题的有效性的视角,给出充分的理由来驳回这一批评意见即:大量的错误信念是不可能的。
对于三角测量理论,戴益斌博士引用戴维森在《合理性的生物》中关于三角测量理论的表述,为我们提出三角测量概念,接着为我们详细阐述了信念的外在性特征,并给出两大理由:其一是只有通过增加第二个生物和外在的客观对象,说话者才能确定他的信息内容;其二是三角测量可以为信念提供一个客观的判断标准。戴益斌博士认为三角测量理论是合理的,因为第一我们无法为其辩护;第二可以提供说明,更具说服力。
讲座最后,戴益斌博士再次表明自己观点,即在彻底解释过程中,戴维森认为,解释者在解释说话者言语表达的意义时需遵从宽容原则,即相信说话者的信念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真的。为了替这个原则辩护,戴维森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分别是无所不知的解释者假设和三角测量理论。在这两个方案中,前一个方案被证明是有缺陷的,无法起到辩护作用。只有后一种方案才具有说服力。
讲座最后,吴德勤教授做总结他指出,宽容是很重要的内容,戴老师从分析哲学的角度解释宽容,应当给予大家很多有益启示,像日常常生活中所强调的海纳百川和谦和精神,其实都包含着宽容原则,这不仅是哲学中的重点,其他学科也可以以此为指导。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从理论上加深了对宽容的理解。
2017级硕士研究生张华秀  

上一条:社科论坛第二零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解析”主题讲座

下一条:骆郁廷教授应邀为我部师生做《立足新时代,实现新使命》十九大精神主题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