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智能社会与文化研究院主办的第一期“智能社会与文化”高端论坛在上海大学顺利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学院师生40余位参加。上海大学闫坤如教授主持了会议。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伟平教授作论坛启动和开幕发言。他就上海大学在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展、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设想,以及学院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领域进行了详细介绍。 简短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分别作了主旨报告。东北大学陈凡教授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倡导创新文化,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就STS在智能社会的应用和可能性系统论述了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反思了“信息技术究竟为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一重要问题,尤其对信息技术的利弊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段伟文研究员认为,人类的野蛮或者文明实际上是动态存在的,我们要加强哲学研究的感性化以抵制技术炒作文化。南京大学蔡仲教授认为,要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反思5G技术创新;华南师范大学肖显静教授认为,要从社会文化视角分析转基因水稻安全问题;大连理工大学李伦教授认为,在智能时代,对于智能机器的判断不可简单地以“机械决定论”来判断,人类要学会与机器协同共处。6位教授的报告引发了在场嘉宾的热烈讨论。 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对6位学者的报告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很感谢各位教授莅临此次高端论坛,各位教授的讲解逻辑清晰、环环相扣,使人受益匪浅。 近日,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智能社会及前伦理建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前沿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研究”设立“智能社会与文化研究院”,力图在智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智能社会与伦理问题、智能文化、信息文明等领域的开展研究,此次论坛是研究院成立后的系列活动之一。通过此次论坛,对智能社会与文化的相关领域研究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学院朱靖然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