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服务 - 正文

【暑期实践】上海大学乡村振兴推普先锋团赴四川金川县、陕西柞水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创建时间:  2025/07/31  吴琼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组织开展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上海大学乡村振兴推普先锋团”,从8000多支申报团队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重点团队。

团队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汪茂洋、吴雨娜、张芸梓、金嘉睿,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刘晨颖、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刘思和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彭晗钰等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本科生辅导员黄丽娜任指导教师。7月初,经过定点分组、计划撰写、实践发函、物资采购、培训指导等准备工作,于7月19日—7月22日正式走进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和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并深入勒乌镇二甲村、金川县梨之花社工服务中心暑期儿童托管班、石翁敬老院、柞水县城迎春广场暑期托管班及凤凰古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围绕“推广普通话”开展系列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地方基础教育与语言工作发展。团队也得到了金川县团委、柞水县团委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筑牢基础。

第一站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

7月19日:街头走访听需求,精挑互动奖品备实践

首站抵达金川县,先锋团成员带着推普宣传手册走上街头,向过往村民介绍活动内容,同时了解当地人的普通话使用习惯。成员们边询问边记录,重点关注“一老一少”人群、“n”和“l”的发音混淆以及小学生日常用语语义误用等习惯问题。同时,为增强推普实践的趣味性,团队根据调研结果增设有奖互动环节,给老年人准备了垃圾袋、牙刷、抹布等日用品,给小学生挑选了橡皮、星球杯、贴纸等玩具零食等,满足不同群体需求,为接下来的互动埋下温馨趣味的伏笔。

7月20日:村委会里学“话”忙,银龄课堂暖意浓

上午·方言对比学习:搭起沟通的桥

活动初始,汪茂洋、吴雨娜和金嘉睿分别用标准的普通话做自我介绍并邀请大家猜测意思。“她说她来自上海大学!”一位大妈抢答成功,接过奖品时,兴致勃勃地反馈教了成员们一句金川话:“金川是个好地方,风景秀丽。”成员们认真跟读,山风气息的方言与普通话交织,瞬间拉近了彼此距离。随后老人们跟着队员反复跟读“脑壳儿”“牛奶”等词语,发音从磕磕绊绊到逐渐清晰。最后,三位志愿者演绎情景剧《买牛奶》,在“买两盒浓牛奶”“谢谢光临”的对话中,老人们跟着念叨“牛是n,流是l”……参与的村民们争相用普通话答题,获得了小奖品的他们脸上满是成就感。

下午·银龄课堂:技术与语言共成长

“微信学堂”上,汪茂洋手把手教老人们发语音、打视频:“按住这个按钮说‘吃饭了吗’,松手就发出去啦!”金嘉睿、吴雨娜分发大字版微信使用手册。当一位奶奶成功用视频call通远方的孙子,屏幕那头的欢呼让课堂充满笑声。随后的“天气预报词汇课”上,金嘉睿播放当地天气预报音频,“晴、雨、热、冷”等词汇通过“跟读抢答”被快速掌握。“马尔康,小雨转大雨,12到22度”——老人们用普通话播报天气,挥动着手上的小奖品,成了村委会最生动的风景。

7月21日:托管班里童趣浓,配音课堂见成长

上午·方言互动:童言童语学发音

方言对比学习成了欢乐的游戏:汪茂洋邀请小朋友用方言介绍自己,成员们“猜错”语义的瞬间,逗得大家直乐;角色翻转后,队员用普通话自我介绍,孩子们争当“翻译官”,领奖品时还不忘教队员说“感恩”“谢谢”。在一来一往中,普通话发音悄悄扎根在孩童心中。

下午·哪吒配音:在趣味中练发音

最期待的“哪吒配音”环节到来时,孩子们瞬间沸腾。吴雨娜、金嘉睿播放《哪吒之魔童降世》片段,当“吒儿,你要闹到什么时候啊”的台词出现,大家总把“闹(nào)”读成“lào”,成员们逐字纠正:“是nào,舌尖抵住上牙床哦!”分组练习时,孩子们模仿哪吒的倔强语气,反复练习“闹”“哪”等词,最终“最佳配音小组”捧着星球杯、贴纸欢呼。随后的“天气预报词汇课”上,孩子们争当“小小播报员”,用标准的普通话播报当地的天气。

活动尾声,成员们与孩子、老人们共同拍摄祝福视频,“上海大学乡村振兴推普先锋团加油”的声音里,藏着三天来的温暖与成长。正如一位队员在感想中写道:“推普不是单向输出,而是搭座桥,当大妈教我们说‘金川是个好地方’,当孩子清晰读出‘牛奶’,我们知道,这座桥已经通了。”未来,团队将带着这份感悟,让语言的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继续绽放。

第二站: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

在石翁子养老院情系特殊长者

7月20日,实践团走进了柞水县石翁子残障人士养老院。在这里,成员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温暖的传递者。她们分组行动,耐心陪伴老人,为沉寂的环境注入欢乐活力。考虑到老人的需求,她们设计独特课程,教残障老人们用普通话说简单的颜色和身体部位名称。青年们的真诚与热情,驱散了老人的孤独,也让残障长者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尊重。

在县城迎春广场爱心公益暑托班推普筑梦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本次实践的重点任务。7月21日,实践团在当地的暑期学生托管班开展了“同讲普通话,携手向未来”普通话推广主题实践活动,并在活动现场向同学们发放国家精心编印的《普通话推广手册》。志愿者们化身小老师,通过趣味游戏、情景对话、经典诵读等形式,教授孩子们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和常用表达技巧,纠正地方口音习惯,鼓励孩子们大胆自信地运用普通话交流学习。

在凤凰镇社区服务中心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7月22日,团队又来到社区活动中心,面向老年群体开设“银龄普通话小课堂”。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教学更侧重于生活常用语、简单问候语以及重要信息的识别与表达(如名字、住址、求助电话等),耐心讲解、反复示范、慢速领读。志愿者们还编制了图文并茂的简易手册分发给老人,方便日常练习。推普活动有效提升了当地语言能力和社区老人的基础沟通技能,增进了不同代际之间的理解与融合。

“上海大学乡村振兴推普先锋团”在金川县与柞水县深入乡村为老年人普及普通话,走进暑托班为小学生开展推普活动,既让成员真切感受到群众对学好普通话的迫切需求,也深刻认识到推普工作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交流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了成员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未来,推普先锋团将持续关注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推普工作进展,在助力更多人跨越语言障碍、融入发展浪潮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用青春接力书写推普助飞的时代答卷!(供稿:汪茂洋、吴雨娜、张芸梓、刘晨颖、刘思)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之声”理论宣讲团赴新疆喀什宣讲并成为“沪喀青年宣讲联盟”首批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