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5年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推进会

创建时间:  2025/11/04  吴琼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深化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内涵建设,提升导师育人能力与水平,推动师德师风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深度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0月31日召开2025年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推进会暨新任导师培训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国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高峰和部分新老本科生全程导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张高峰主持。

会议伊始,张高峰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五年总结》专题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自2019年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以来,学院在制度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生成长指导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重点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未来优化方向。他强调,全程导师制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需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人文关怀、学业指导、促进发展“四位一体”协同机制。

王国建为获评“学院2025年优秀本科生全程导师”的教师代表颁发荣誉证书。随后,张高峰代为分享第二届上海大学“四有”好老师孙伟平教授的先进事迹。孙教授长期深耕教学科研一线,生动的诠释了“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他的潜心育人的精神,为全体导师树立了师德典范。哲学系主任刘小涛,作为2024-2025学年上海大学优秀本科生全程导师获得者,以“勇猛精进,矢志不渝”为主题,分享了他全程育人的实践路径。新任导师代表张琳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表达了将以优秀导师为榜样,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决心,展现了新任导师的责任担当。

在座谈交流环节,与会导师围绕“如何提升指导针对性”、“如何加强师生互动频率”、“如何助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如何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惑”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最后,王国建进行总结发言。他对过去一学年学院全程导师制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向全体辛勤付出的导师致以感谢。他强调,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关键作用。针对下一阶段工作,他提出,导师们要强化对每一位本科生“个性化”的培养,因材施教,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创造每一位本科生“五彩斑斓”人生的可能性。

本次推进会既是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与反思,更是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与展望。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完善全程导师制运行机制,推动本科生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下一条:切实肩负起哲学研究者的历史责任 ——“第四届哲学论坛·2025”在上海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