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2024级分流新生见面会在东区2号楼304室顺利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印兰,哲学系主任刘小涛、副主任杨丽和盛宁,教师代表刘友古,辅导员黄丽娜等出席,10位分流新生代表全员参与。 刘小涛先是向全体分流新生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他表示纵观古今,哲学人才是社会发展必不可缺的因素,他们知识渊博、明断事理,拥有美好品德。同时,他以不同制度下的特殊职务为例,如秦朝的郡县制度下“三老”制度,提出“三老”具备正直、刚克、柔克三个品质,对教育百姓、传承文明与知识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哲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培养类似这样的人,他们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能够团结人群、带领人民向上向善,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刘小涛老师也提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他指出,哲学是“自由的学问”,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度,而是关切任何学科下人类核心、基础、普遍的问题,并将其成为探索与研究的对象。他也科普到,大学阶段,哲学有八个二级学科,它们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问题以及研究的对象。 对于哲学学科的学习,在场的老师们一致强调,大家未来在学习过程中,应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带着哲学的核心基础问题去阅读经典著作,不仅要理解哲学家们对问题的回应,更要深入思考他们的推理路径与论证方式。通过对原典的不断研读与思考,逐步建立起扎实的学科基础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分管哲学本科生培养的杨丽老师也特别指出,哲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方式与人格的养成过程。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读书会、读书征文与学术沙龙,在交流中拓宽视野,在思辨中提升素养。她强调,哲学人应勇于面对挑战,在面临关键发展机遇时敢于竞争、善于把握,努力争取各类与职业规划密切相关的实习、实践与科研机会,为未来的职业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后,新生同学逐一作自我介绍。本科生辅导员黄丽娜针对学生事务安排和管理、第二课堂培养等内容作简要介绍。 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印兰对全体学生表示欢迎并作寄语。她希望同学们一是珍惜接下来三年的宝贵时光,明确学习和生涯规划目标;二是加强行动力,提升综合素养,锤炼独立人格与社会责任感;三是建立深厚的师生情和同学情,增加生命厚度。 此次新生见面会进一步增强了分流同学们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哲学系的归属感,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相信在未来,同学们都能珍惜时光,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收获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青春。(供稿:李春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