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于3月21日下午召开了2025级人文大类托管学生座谈会,倾听新生心声,共话成长之路。学院党委书记王国建,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印兰,哲学系副主任杨丽、盛宁,青年教师关山彤和院团委书记、本科生辅导员黄丽娜等与全体大一新生围坐一堂,通过零距离对话把脉成长需求,以暖心举措夯实育人根基。座谈会由张印兰主持。 本次座谈会采用“圆桌会议”交流方式,营造了轻松愉快开放的交流氛围,引导同学们敞开心扉,积极畅谈入学两个学期以来的大学学习生活感受和体会。 王晨栋同学坦言,大学生活与曾经高中阶段的线性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多元化的学习场景和学院师生的人文关怀,使其对即将开启的哲学专业学习充满期待。杨丽老师现场释疑,强调大一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丰富的通识课体系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夯实专业根基,专业课将在大二系统学习。周阳同学以其“播音员”式的口吻热情地向大家分享了自己丰富的大学生活,将座谈会带入更加轻松和谐的氛围。杜诗宇同学向大家倾诉了自己的烦恼,作为新疆籍学生,对上海的学习生活不太适应,包括时差、饮食习惯差异和英语学习压力带来的困扰,与会老师从学习方法、资源支持等方面给予了暖心指导,耐心引导其树立信心。代锦同学则坦陈了自己青春期的价值追寻困惑,目前还没有特别感兴趣的专业,但是自己也在尝试去体验大学新生活,与会教师则鼓励她多去经历和感受,相信她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园归处。其余同学也陆续分享了感想,与会老师积极回应互动。笑声迭起,氛围温暖。 王国建勉励同学们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多与导师和身边的同学交流,结合自身兴趣及后续发展志向做好专业选择和规划,学院会在软硬件各方面为每位同学的成长发展提供优良条件和资源保障。 座谈会持续两小时,通过“零距离对话——应景应情交流”的育人闭环,既收集了学生发展诉求,也搭建了师生共进平台。今后,学院将持续不断完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度,通过周五活动课系列、经典研读会等平台载体,助力新生走好大学第一步。(供稿:肖嘉鑫) |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案例教学集体备课会
下一条:生涯导航季|“职”引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就业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之职业生涯规划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