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 “导师下午茶” (思政专场)顺利举办

创建时间:  2024/12/24  吴琼   浏览次数:   

为继续增进学院本科生全程导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学院本科生全程导师育人的整体效能,11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 “导师下午茶”(思政专场)在学院103室顺利举办。上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张富文,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高峰,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印兰,副院长焦成焕,哲学系副主任杨丽,学院团委书记、本科生辅导员黄丽娜以及王有英、陈碧舟、徐苗、宋哲仁、赵宁、李昊匡等思政本科专业全程导师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由张高峰主持。

首先,张高峰围绕年度导师配备、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宣讲、优秀本科生全程导师宣讲、导师评价、导师进书院、相关制度建设、特色亮点等方面对学院2024年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开展情况做了整体介绍,并对目前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以及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随后,张富文从学校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工作的背景入手,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对在场导师代表提出,要“爱生如子”、要“用情怀去培养学生”,他还引用哲学家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的观点引入了人类社会群体性意义追求在于探求“人是什么?”、“人能做什么”和“人应该做什么”等问题,以此提出导师带教应当引领学生去思考这些终极性问题。

焦成焕、张印兰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和学院本科生整体培养的角度,立足各自分管的教学和学工板块工作,和在场的导师代表们作了交流。焦成焕针对如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如何调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及如何引导本科生阅读马恩经典著作书籍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张印兰则从导师与学工联动的方面,在思想引领、人文关怀、学业指导、促进发展等四大板块详细地提出了具体操作的建议,特别是在引导带领本科生在科创竞赛、社会实践申报方面,她希望导师们要关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几大重点赛事,也建议导师们在低年级阶段就要强化对同学们写作规范的训练和指导,提升人文学科本科生的写作水平,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自由讨论环节,各位全程导师就师生日常交流、科创竞赛指导、礼貌礼仪规范、书籍阅读引导以及带教困惑等方面展开热烈交流。

最后,张高峰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导师间交流活动立足实际,聚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群体培养,导师们提出的各类建议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今后学院将继续搭建更多形式丰富的导师间和师生间的交流平台,提升学院全程导师制整体的育人实效。(供稿:黄丽娜)

上一条:共青团上海市委宣传与网络工作部到访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并开展联学联建活动

下一条:校党委书记成旦红赴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4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