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有温度,有厚度!她的思政课,不一样

创建时间:  2024/10/17  吴琼   浏览次数:   

在思政岗位上执着从教,在教书育人上全情投入,她扎根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把学问写在思政课堂上,她就是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申小翠老师。

申小翠,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上海大学)研究员;上海市“阳光学者”、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金课负责人、上海市高校本科一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负责人。

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全球主义批判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等专著2部,主编《“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学习与辅导》等教辅书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和市级课题5项,撰写20多篇决策咨询报告,其中10余篇获得中办和中宣部采纳。

教学相长:“有温度”的思政课

“真爱在心,享受课堂。把自己的理想、青春、快乐、幸福融入到为青年学生的服务中去,感受到的必是质朴的泥土芬芳。”从教20年来,申小翠老师始终坚持以堂堂正正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情怀感化学生。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申小翠老师会针对他们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初入大学校园的本科生,他们大多带着高中时期的学习热情和良好习惯,在课堂上表现出高度的专注和认真。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们的自主性逐渐增强,不再满足于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开始主动思考、质疑和探索。”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申小翠老师注重引导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生则展现出更强烈的学术研究热情和互动交流意愿,她便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组织小组讨论、学术沙龙等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表达观点、碰撞思想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申老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倾听能力。她认为,良好的表达能够清晰地传递思想,善于倾听则能博采众长、拓宽视野,“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比单纯的知识获取更有价值”。

对于申小翠老师而言,帮助同学们实现自我价值比自身获得的成就更加重要,学生的点点滴滴的成长都会让她感到由衷地骄傲。当得知学生的硕士论文入选2022年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登峰计划时,她说:“学生总能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每次同学们获得荣誉的时候,我内心的成就感就满满的。”

“有温度”是完成一学期课程后一位同学留下的评价。“我感觉我和老师似乎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像是朋友关系。”课程中来自老师的点滴关怀,在同学们心中都化成“一股暖流”……“这样的课堂真的让人感觉到温暖,也真的值得我们去放下手机认真地学习。”

20年来,她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她为“翠翠姐姐”。中秋节收到的温暖祝福、在食堂与同学的热情招呼、结课评语里的充分肯定……这些看似平凡却饱含深情的举动,让申老师深感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坚守初心:“有情怀”的引路人

早在求学和择业时,对教育事业的向往就已成为深埋在申小翠心中的一颗种子。本科毕业在广州短暂工作了半年后,内心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促使她回到老家投身教育事业,一教便是五年。怀揣着对知识的更深渴望,和对教育更高层次的追求,她先后考入云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2005年博士毕业后,申小翠来到上海大学。在上海大学近20年的思政教学生涯中,她一直怀着敬畏之心,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铸魂育人,把学问写在思政课堂上”的教育理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成果,发表《不妨把学生问题当教材》等10多篇教改论文,主持编写3部教辅书,主持完成6项市级教改项目和1项校级教改课题,负责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荣获上海高校思政课“金课”,并被认定为上海市一流课程。

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她用三个关键词做了总结:

敬畏。思政课教学具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我们一肩挑着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知识、关注学生思想成长的责任,一肩担负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四有’时代新人的使命。所以这既是一份职业,也是一份事业,我一直怀着敬畏之心。”有了这份敬畏,便会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

情怀。虽然有些课程内容是重复的,但是她把每一节课都当作新课,每次课前都反反复复地备学生、备时事、备内容、备教法,做到常讲常新。“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在课前反复思考当天要讲的内容。我们的课程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就要求老师要有情怀,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怀。”申老师在第一节课就要求学生要心系国家、胸怀天下,正如钱伟长老校长对上大学子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追求。

真信。“因为我们教授的是思政课,要让学生信服,自己首先要真信。如果自己都不信,学生又怎会相信呢?”回忆起第一次走上思政课讲台时,她告诉学生,自己博士学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下课后有学生好奇地追问她,为什么会选这个专业。她笑着问学生,是否读过《共产党宣言》,是否了解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并告知同学们“只有真学真懂,才能真信真用”。

砥砺前行:“有担当”的耕耘者

申小翠老师深知思政课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为了让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她不断探索创新。她会不断收集鲜活的案例,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思政课的魅力。“比如讲到脱贫攻坚,可能有些同学不太了解,我就会讲述我们国际教育学院一位学生去山西省李家沟小学支教的经历,那里只有六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通过这个案例,向学生阐述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并非只是说说而已。”她在授课过程中注入饱满的情感和强烈的使命感,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让他们深刻理解思政课的内涵和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许多学生毕业后倾向于选择考公务员、从事教育工作或进入企业从事党建工作,在申老师看来,同学们最不可或缺的是“了解社会、把握时代脉搏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要求,申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提升综合素质。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和上海市各类宣讲活动,获得2项国家级奖项、4项上海市奖项和5项校级奖项,她自己也被评为全国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的“优秀指导教师”。

“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同学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唯一确定的是只有不断强大自己,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笃定自己的选择,坚守初心,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准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申小翠说。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在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新征程中,申小翠老师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助力上大学子装上一颗强大的中国心。“上海大学是一所具有红色基因的学府,也在新时代展现出了蓬勃活力与巨大潜力。我也将一如既往地扎根思政课堂、不断丰盈自己,努力培养出更多杰出人才,助力上海大学在未来的征程中不断创新、追求卓越。”



下一条:正式公布!我院获立9项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