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第七届渔阳里论坛暨“讲好渔阳里的故事:新时代视域下渔阳里的研究与传播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指导,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大学、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渔阳里研究专委会、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承办,上海大学直属单位党委、中共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协作组、上海大学《开天辟地》课程组协办。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等单位的近70名党史研究专家和学者参与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教授主持。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教授、上海市委党校研究室主任严爱云教授、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华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徐建刚教授在回顾渔阳里研究专委会成立历史的基础上指出,讲好渔阳里故事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密切相关,特别是把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渔阳里具体的历史空间相匹配是党史学界研究的一大创新。严爱云教授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弘扬传承红色文化为使命担当,讲深讲透讲活渔阳里故事,加强渔阳里的研究与传播创新。欧阳华教授表示,渔阳里是中共创建时期重要的核心活动区域,也是许多重要历史人物的聚合点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见证地,渔阳里时期的理论宣传、人才培养、阶级动员等多项工作与上海大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深入讲好渔阳里故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主题报告阶段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叶海涛教授主持,五位专家学者围绕渔阳里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一大”文件的文本分析、中国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和馆校融合的革命历史资源保护应用实践等主题深入研讨。上海历史学会原会长、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姜义华教授总结出渔阳里精神就是不懈地救国救民的真理,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特征,指出当今弘扬渔阳里精神,要把人的发展、人的本质的提高、人真正的解放作为我们奋斗的核心任务。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忻平教授从建党过程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一致性出发,指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幕,伟大建党精神强化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伟大建党精神形成激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精神,在历史细节把握的基础上达到一种政治的高度和正确的宏观思考。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原主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牛大勇教授通过对中共一大文件的文本分析,从九个方面阐明了对建党史相关问题的鲜明观点,进一步指出了中共建党以后的发展战略与策略。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朱华教授以中国近代民族解放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为主题,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出发,阐述民族觉醒与民族解放。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中共一、二、四大场馆管理委员会秘书长薛峰老师以一大和上大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为例,介绍了馆校融合的革命历史资源保护应用实践。 交流发言阶段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高立伟教授主持。发言的七位专家学者从渔阳里的人和事、渔阳里精神的内涵价值、渔阳里的创造创新等角度分别进行研究阐释。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从维经斯基与渔阳里追寻了一段建党往事。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渔阳里研究专委会主任、上海大学李瑊教授总结了“渔阳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上海市团校党委书记、校长戴冰老师指出了精神动力视域下共青团为党的精神谱系贡献内容的价值意蕴。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福进老师阐发了红色礼仪源流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系主任、《思想政治课研究》主编曹景文教授介绍了十月革命前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军事科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威分享了新时代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讲师张永杰老师对中共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的区位空间因素进行了分析。 论坛总结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杨俊教授主持。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张云教授从渔阳里精神、渔阳里的人和事、渔阳里的史料和具体应用等方面对论坛进行总结,并指出渔阳里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特别是中国创建史的丰富宝库,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本次学术论坛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交流新时代视域下渔阳里的研究与传播创新,对讲好“渔阳里的故事”,擦亮上海红色名片,进一步深化渔阳里历史文化、精神内涵以及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供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赵亚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