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鼓励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他们的哲学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2年正式将每年11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秉承促进哲学教学的发展,鼓励人们对思想和理性进行批判,对当代重大问题进行哲学分析、研究和探索等“世界哲学日”的宗旨,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大学哲学系于2021年11月18日,举办了庆祝2021年世界哲学日的系列活动。 系列活动之一:“与智者同行”高端学术论坛 2021年11月18日,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与智者同行”高端学术论坛,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东区2号楼502室顺利举办,拉开了上海大学庆祝2021年世界哲学日系列活动的序幕。为积极配合防疫政策,本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 清华大学教授万俊人、武汉大学教授李建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晏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杜国平、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邹诗鹏等校外专家,以及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闫坤如、上海大学教授宁莉娜、上海大学教授刘小涛、上海大学教授吴立群等受邀参会。参与本次论坛的还有尹岩、曹青春、刘友谷、彭学农、鲍建竹、杨丽、赵柯、盛宁等我院师生,以及百余位线上听众。受邀学者围绕伦理学、价值哲学、政治哲学、逻辑学等多个哲学维度进行了热烈讨论。 论坛报告共分上下两场,上半场三个报告,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闫坤如主持。万俊人教授从起源角度阐明哲学作为“爱智慧”的深刻内涵并探讨哲学自身所具有的反思性、批判性、启明性特点,并认为当代学者不可放弃对原初逻各斯的爱与尊重,应将哲学看作献身于公共事业的神圣使命。李建华教授从认知跃迁、思维形式、价值评价及行动能力四个维度对政治判断进行重思,并提出以人民、责任、忠诚、历史为建构正确政治判断的四重维度的主张。晏辉教授基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对价值哲学的入场、在场与离场加以省思,并对未来价值哲学的发展进路展开探讨。 下半场三个报告由上海大学哲学系教授宁莉娜与刘小涛共同主持。杜国平教授作为首位发言人,对罗素悖论的内涵、形成原因以及解悖的多条路径阐发了独到的见解,为我们研究罗素悖论敞开了新思路。李佃来教授从哲学史角度,梳理了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霍布斯、洛克至黑格尔及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关于“真理”问题的重要论述,并指出基于思想史构建中国政治哲学的重要性。邹诗鹏教授主要针对当代大学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哲学科目设立对大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对哲学在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路向提出了建议。 在论坛闭幕式上,刘小涛教授对全天的报告和讨论做了扼要总结,并对到场的与会嘉宾以及线上线下热爱哲学的百余位参会者表示感谢。“与智者同行”,六位嘉宾的精彩报告,激发了与会者从各个议题展开关于何谓哲学与哲学何为的热烈探讨。整场论坛学术氛围浓厚,思想碰撞激烈,对加深同行交流,拓宽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激发青年学子的理智兴趣产生了积极影响。 系列活动之二:“哲学写作与哲学品味”一夕谈 为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2021年11月18日晚,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大学哲学系举办了“哲学写作与哲学品味”座谈会。座谈会是庆祝世界哲学日系列活动的最后环节,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8位正开设哲学写作课的国内优秀青年教师,先后分享了自己的哲学写作经验。 首先,华东师范大学郁锋老师受邀作了题为“哲学写作与哲学品味”的报告,以“哲学写作课”的课程设计方案为切入点,就哲学写作的品味、核心、工具及写作技巧四个方面做了生动讲解。 其次,受邀嘉宾先后分享了哲学写作的经验体会。武汉大学葛四友老师强调,哲学写作不只是简单地遵循规范,更要强调写作能力的培养;山西大学梅剑华老师指出,模仿好的范文对于学习写作技巧特别重要;浙江大学李忠伟老师分析了哲学论文的多种形态和特征;东华大学何朝安老师认为哲学家蒯因的论文是哲学写作的典范;中科院哲学所吴东颖老师指出中英文写作的差异,并介绍了一些写作策略与技巧。北京师范大学代海强老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蒋薇老师、上海大学刘小涛老师也作了精彩发言。 最后,主持人戴益斌老师对报告和讨论做了扼要总结,认为座谈会嘉宾分享的经验鲜活生动,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整场论坛内容丰富,气氛活跃,激活了与会者关于哲学写作的思考。上海大学庆祝2021年世界哲学日的系列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撰稿:陆赟、肖子月) |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行政学工党支部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延安精神与新时代新征程”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