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研究生学风建设大讨论

创建时间:  2022/01/12  谢德连   浏览次数: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倡导和培育“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上大学风,进一步培育学院优良学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月12日在宝山校区东区2号楼502会议室召开研究生学风建设大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国建,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高峰,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党支部书记杨秀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主任袁晓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副主任刘雅君,哲学系张艳芬副教授、杨丽副教授、戴益斌副教授,学生党建分中心主任、研究生辅导员谢德连以及研究生代表们参与本次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媒体制作部沈璐主持。

会议伊始,王国建致辞中表示学院要重视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希望全院师生群策群力,共谋学院研究生学风建设新发展,力求做到学风、教风、校风和院风相辅相成,推进学院研究生学风建设更上一层楼,他希望同学们能在本次学风建设大讨论上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主动了解上海大学学风建设大会中的相关内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上大学风,不畏艰难,追求卓越,成为优秀的马院人。

袁晓晶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从学科专业教师的视角解读学院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具体要求,并站在学生角度关怀同学们的研学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在读研期间坚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踏踏实实干真事,读真书,做真人,说真话,珍惜每一寸光阴,做好每一件小事,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共同做好马院研究生学风建设。

在主题研讨环节,六位研究生代表围绕“研究生为谁学、怎么学、学什么”“上大人应有的治学境界和追求是什么”为主题进行发言。他们表示作为马院的学子,在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更应追求开拓进取的卓越品质,培养问题意识和问题思维,注重学术研究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努力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在座的老师们就以上主题详尽地回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给予相应了建议与指导。

最后,张高峰对本次研究生学风建设大讨论进行总结发言。他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对于学风建设的分享和建议,回应了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并提出了下一步学院学风建设工作思路及具体举措,最后提出三点希望:第一,研究生培养过程定位于“研”,希望同学们从事科学研究时,恪守规范底线,不越红线,抵制学术不端。第二,坚持学术理想,耐住科研寂寞,潜心钻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第三,希望同学们多提建设性意见,秉持人人都是学风建设的主体的理念,共同培育和建设具体有马院特色的学风、院风,彰显马院学子的风采。

 

学生感想:

 

优良的学风是大学的立校之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阅读与写作。做学术需要耐得住寂寞,真正沉下心来去读书写作,而非功利性的学习。除此之外,也要多参加学术会议,与老师以及同学交流学习。而对于学什么?要学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最重要的是学做人。人有多高,学问就有多高。研究生教育是为国家战略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在学习前辈的成果之后,找到自己兴趣点,努力向前更进一步。

——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高靓雯

 

优良的学风可以促进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业,也能为我们塑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首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读原著、读文献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找到感兴趣的话题深挖下去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点。其次,与导师讨论对我们了解自己不足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三,多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了解各方面知识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另外,与课题组内部的同学交流也必不可少。

——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郭子荷

 

研究生应加倍珍惜时间、对学科以热切的心去学。在有效时间要对大量的书籍、文献阅读,了解目前学科研究热点,发现自己感兴趣或有疑问之处,与老师、同学沟通,或许它会成为自己的选题、专项的研究。在学习和自我需要的基础上我们应制定相应短期、长期计划,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深入阅读的能力、对于书籍的有侧重地选择也是关键;研究生不应只有知识能力,也应注重沟通、社交等的其他方面的能力。钱校长说,“我发现很多东西我还不懂,需要学,我就学”,希望这也是我们发自心底的对于学习的需要,成为自我的激励。

——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孙 璐

 

大学之精神,第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学是一个人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懂得独立自主思考,学会遵守规则和创造规则,应当博览群书拓宽视野,尽可能的触及思想的边界。第二,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关心人,重视人,尊重人。我们身为马院学子更应该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当做永恒追求的目标。第三,无条件的追求真理:大学是学术的净土,一个追求真理最理想的地方,应当保持学术的纯粹。一个好的治学环境应当是:拥有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开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开放性的分析综合能力,养成精神独立,执着于真理,关心人类命运的氛围。

——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韩 涛

 

刘昌胜校长在上海大学学风建设大会上明确提出,上海大学在新时期要大力培育和践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上海大学师生要秉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态度,自觉坚守学术诚信,尊重他人学术成果,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是做学问的基本要求,这是科研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是学术研究的底线。每一位上大人都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优良学风,自觉践行校训精神,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追求更高境界,为上大优良学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周 娜

 

首先,治学出自鲁迅的《书信集•致台静农》"治"是严谨研究学问,温故知新,所以合在一起就是探究知识研究学问。王国维有治学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用通俗的话讲,这三种境界就是:立下大志,不懈努力,终获成功。我们作为上大人更是要将我们之所学化为国家之所用。其次,我认为要把学习当做兴趣爱好,一直对它抱有热情。碰到新的知识应该透彻了解而不是囫囵吞枣。先学习知识,再去实践,完全掌握了再将其通俗化并灌输给他人。这既是我们专业的任务也是作为研究生的追求。

——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陈鹏吉

 

(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紫玥 供稿)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荣获“2021年度上海大学征兵先进集体”称号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1年度团支部书记述职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