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7月9日至1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继续发挥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原学科的带头作用,推进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培育和选拔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优秀人才,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青苗工程暨2021年夏令营”活动,来自浙江、广西、四川、上海等46所大学的50位同学入选夏令营,通过三天的“线上+线下”学习,极大地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开幕仪式 7月9日上午8:30,“第五届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青苗工程暨2021年夏令营”在线上腾讯会议进行开幕仪式,开幕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立伟教授主持。 在奏唱国歌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闫坤如教授为本次夏令营致开幕词,向各位营员详细介绍了上海大学作为“红色学府”的红色基因以及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悠久历史、师生规模、教研平台、学科建制、办院理念和荣誉奖项,让同学们对上海大学有初步的了解,最后表达了对各位营员到来的欢迎,希望各位同学们能够在本次夏令营的学习中收获满满。 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郭艳青同学作为夏令营学员代表发言,在很荣幸自己能够成为学生代表发言的同时,她也表达了上海大学作为上海的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很荣幸、也很期待自己能够在本次夏令营中有所成长,在感受上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兼容并蓄、和谐向上”的学院文化中与老师同学们能够一起交流,开拓进取、共同进步。 会议进入第四项,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袁晓晶副教授建设背景、发展沿革、开班目标等方面,给各位同学介绍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青苗工程暨夏令营以及与本次夏令营同学交流的各位老师,指出青苗工程培育旨在招募培养优秀人才,体现出学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度重视,勉励各位营员不断努力奋进。 专题报告
第五届上海大学青苗工程共举办了五场别开生面的理论讲座。开幕仪式结束后迎来了第一场专题报告,是由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碱老师带来的“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大学”主题报告。李碱老师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出发,介绍上海大学校址,观看百年上大红色继承相关视频,讲述上海大学特殊精神——带着五四烙印,上大创办时期就是借助新文化运动和领导人的帮助。与此同时,她还阐述了陈独秀的高地位和建党的重要作用,以及陈独秀在上海大学创办时期引进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简单叙述了陈望道、瞿秋白、蔡和森等党团领导人齐聚上大的事迹,展现出上海大学的红色传统,传递了上海大学大的红色文化,讲座结束后同学们都积极发言表述自己的感想和疑惑,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导孙会岩老师在同样为大家带来了第二场精彩的主题报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孙会岩老师从时代主题背景出发,为同学们仔细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解读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承伟大建党的精神,总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9个“成功密码”以及今天我们如何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尤其是着重强调学习共产党历史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学术思维,在历史学习中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最终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欧阳光明教授作专题报告 夏令营学员积极提问、交流 马克思主义学院欧阳光明教授为夏令营学员作《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提升马克思主义理想修养》第四场专题报告。欧阳老师结合中国自身发展探索道路为大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勉励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的同时,要志存高远,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当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这样我们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专题报告内容向老师提问,欧阳光明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立伟教授作专题报告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立伟教授为夏令营学员作《青春研途·上大马院》专题报告,为学员们介绍了上海大学的办学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位点及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情况、获奖情况、历年成绩、学科优势、特色方向等。学员们也纷纷表示想进入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感受上海大学独特的魅力。 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教授作专题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的王永贵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探讨》专题报告,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历程、建设情况。同时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的四个基本要素:历史,原著,著作,方法论。王永贵也针对夏令营学员们的特色,指出了新时代青年朋友发展成长的四个基本环节,学员们收获良多。 7月11日上午,夏令营活动进行到师生交流会及考核阶段,学员们分别进行主题发言。 黄清霞同学指出,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革命和创造幸福生活的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战胜了无数困难,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凭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疫情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 蒋宗熠同学结合电视剧《觉醒年代》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陈延年勇敢试验无政府主义,随着结果显现出不理想,他承认了失败,但并没有立刻采纳陈独秀的观点,而是坚持自己的实践方面或许存在问题,认为可能不是理论的错误。研究生的求学生活会面临许多次的失败,一次两次的失败不算什么,因为科研道路上必然伴随着痛苦和无助,我们要有自己的坚持冲破迷雾的藩篱,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取得最后的胜利,即是“增信”。 王晨昊同学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方面阐述了青年学生应如何做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结合自身作为一名思政专业的学生,要勇于担当自己的时代责任,不仅要做到“自在”,更要做到“自为”,树立学术自信,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自身做起,发挥自己的辐射作用,带动周围他人积极参与思政课实践,激发他们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热情。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代表发言 黄诗琪同学不仅曾经参与过青苗夏令营,目前还担任2021年夏令营学生助理,她从自自身经历出发,向同学们介绍在上海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吃住行日常。黄同学坦言,夏令营除了带给她在学习上的收获之外,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并表示今年的同学们比年那时的她们更具有问题意识,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还有很多需要向大家学习的地方。 孟欣同学坦言,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以及上大的美丽景色与浓厚的学术环境是她当时备战考研的最大动力。虽然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同学们听取了很多老师们的学术讲座并且收获丰富,但更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东西内化,转化为自己之后前进道路的力量。我们青年一代,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应该荒废时间,要多多阅读书籍,钻研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与意义,因为这背后是作者们反反复复推敲的成果。 王杏娟同学简单介绍了一下上海大学的历史沿革和她这一年来在上大马院学习生活的美好时光。直言上海大学是一所红色学府,老上大更是承载了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独特精神:爱国奋斗、造福人民的担当精神;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求是精神;百折不挠、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如今的新上海大学更是一所追卓越、创一流的优秀学府,期待着与同学们在上大马院相见。 点评老师发言 赵静老师分别谈了对这四个问题的个人看法,并表示马克思主义需要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大家在今后不断学习经典著作的同时,还要领悟其中的世界观、价值观,同时,也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培养洞察时代大势的智慧。 宋政超老师向同学们阐述了这四个话题内在的一些逻辑关系,他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从整个抗疫过程来看,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负责,给他人多一些宽容、体谅、关怀,将来能够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其实这已经是强国有我的体现了。 夏令营闭幕式 班主任黄丽娜老师在总结发言中提到,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通过这几天的集训,和同学们相识、相知,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之交。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上大马院这次夏令营为同学们提供了学习平台,已经远远超出了初始意愿,老师以及学长学姐们都会在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期待着大家的到来。 主持人袁晓晶老师表示,在这三天的夏令营活动中可以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勤奋以及好学,这一期青苗工程的收获是非常大的,从同学们身上看到了青年一代的希望,也非常希望可以尽早的在校园里面见到大家,一起来学习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 袁晓晶老师宣读优秀营员名单:李静蕾、邓婉莹王晨昊、徐粤超、黄清霞、蒋宗熠、李炫莹、王提滢。 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的李静蕾同学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发言,她表示很荣幸能够参与此次夏令营,聆听了那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讲座、结识了这么多优秀的小伙伴,本次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带来了受益终身的无限的影响。上大马院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实力强劲、人才培养质量很高,值得也应该成为马理论学子的向往之地。 最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绍学老师作总结讲话,他表示,通过这三天夏令营活动,同学们增进了知识、锻炼了思维,同时增加了对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了解。在此向同学们表达热烈欢迎,第一是欢迎各位学员有机会来上大马院参观,如果说这次有什么遗憾的话,很大一个遗憾就是大家没有亲临到上海大学的校园,没有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来具体看看。第二是欢迎有意的要报考研究生的同学来报考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大马院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部(筹)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暨首日教育顺利举行
下一条:上海大学武装部莅临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调研征兵工作